《中国日报》英文整版关注柳州三江百年侗戏传承
日期:2025-06-29
,整版关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百年侗戏传承的故事◇。该专题讲述了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◇▼◁,有一群平均年龄50多岁的农民唱戏人,他们带着侗戏走村串寨,以梯田◇、木楼▼○○、古树林为背景搭台唱戏▷,以说唱结合的形式◁◁◇,架起连接村寨的桥梁,延续着侗族文化的血脉,演绎多彩的乡村生活▷▼。
据了解◁▼▼,在百里侗乡▷,像吴登献这样一手耕田一手执戏的各级侗戏代表性传承人有近20人。闲暇之余,他们一边传唱侗戏,一边搜集、整理侗戏剧本。目前,收录在册的侗戏文字档案有28卷,在三江流传的剧本约有500部☆□▼。返回搜狐●▲◁,查看更多
此前,3月16日◇◁▲,《柳州日报》刊发整版报道《百年侗戏传承:一手耕田一手执戏》,报道称,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村●☆,有一群平均年龄50多岁的农民唱戏人,他们以当地自然风景与民俗为创作素材,传唱着百年历史的侗戏。
侗戏,是以演唱为主、辅以说白的舞台表演艺术,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侗戏在三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,近年来更是通过一场场乡间田野上的演出,融入当地侗家人的生活☆◇▲。
登上这方“百年戏台”,10多名侗家农人褪去蓑衣,换上戏袍,将村规民约化作声声侗韵☆●,滋润心田。
农忙时下田耕种,闲暇时登台唱戏。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和里村,有一群平均年龄50多岁的农民唱戏人,他们经常走村串寨◁○,以稻田、民居●◇●、山林为背景,以戏会友,传唱古老的侗戏。
“(侗话歌词音)万有装卡吊惰梅嘎晒道听,刚送灭底听吊分……”3月12日下午,忙完农活的吴登献带领和里侗戏文艺队,在和里村三王宫的戏台,唱起由村规民约改编的侗戏▷。
今年59岁的吴登献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。他从小跟着爷爷和父亲学唱侗戏▷□,在掌握了侗戏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技能后▼☆◁,他又学习创作小侗戏、小品剧本□,并在村里成立了侗戏文艺队▷☆。逢年过节,吴登献将大家召集起来◇▲,商量剧目、分配角色,化妆、换服,从田间走向舞台,演绎英雄豪杰、才子佳人的动人故事☆◁,有时还把村规民约等内容改编成侗戏进行传唱。